星期二, 10月 31, 2006

[簡體詩詞] 蟹 : 陳敏華



[簡體詩詞] 食蟹有感 : 高亦涵

眼迷貪沫,
臍積腥冷,
特類原本無腸。
獨霸橫行,
道無經緯,
更擅口弄雌黃。
揮戈舞甲,
猙獰惡相,
凶殘妄自逞強。
食之後快,
暴戾勢落,
古今一樣收場。

[簡體詩詞] 蟹 : 徐持慶

雙螯高舉,
無視南北西東;
(1)
八爪橫行,
不殊直撞橫衝!
(2)
江浦唯爾霸,
且任稱雄.
天網雖疏,
到底幾曾空?
待擒歸,
一根水草,
滿鍋蒸汽殼脂紅.
到頭來,
半盅姜醋,
教爾斂殘凶!


註:
(1) 無視:BUSH之諧音也.
(2) 不殊:BUSH之諧音也.
2004/09/16

[簡體詩詞] 蟹 : 譚雅內


[簡體詩詞] 別離 : 高亦涵

來時意飛揚﹐
把盞臨江﹐
紅袖添香﹐
柔語歌聲繞耳﹐
良宵春滿畫堂。

去時盡神傷﹐
冷雨敲窗﹐
寂寞悽涼﹐
悵望殘山賸水﹐
總教離人斷腸。

[簡體詩詞] 別離 : 徐持慶

河梁揮手,
依依牽紅袖.
想當時,
人雅如詩,
情醇似酒.
卻三疊陽關,
一絲垂柳,
步隨珍重語邊溜,
問:「笑語何時還有?」
聚散一如天際月,
孰阻盈虧,
君知否?

2004/05/05

[簡體詩詞] 別離 : 譚雅內


[簡體詩詞] 感秋 : 譚雅內


星期一, 10月 30, 2006

星期五, 10月 06, 2006

[簡體詩詞] 落梅 : 譚雅內


[簡體詩詞] 梢頭一朵梅 : 徐持慶


[簡體詩詞] 梢頭獨駐 : 高亦涵


[簡體詩詞] 赤土尋龍 : 譚雅內


[簡體詩詞] 題勃萊思峽谷 (Bryce Canyon): 徐持慶


[簡體詩詞] 題勃萊思峽谷 (Bryce Canyon) : 高亦涵


[簡體詩詞] 行雲 : 高亦涵


[簡體詩詞] 浮雲 : 徐持慶


[簡體詩詞] 浮雲 : 譚雅內


〖簡體,試作〗 憶 : 李庭輝

聲聲燕語慰春心,
風颯颯,
綠森森,
碧云漫涌,
黃花飛舞,
電里殷勤天外音。

三生石上宿連姻,
月淡淡,
潮渾渾,
疏星珠閃,
漁火螢亂,
寒夜沉沉共暖衾。


本篇依據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版之〖詩韻新編〗用韻。

廬山黃龍寺雙龍泉 : 譚雅内

探秘尋龍繞綠叢﹐
蒼苔路滑拌衰翁。
泥牛狂喘月﹐
身顫眼矇矇。

三株古木參天立﹐
一剎昂然翠麓中。
欲飲清泉休卻步﹐
熱汗揮如雨﹐
遙聽瀑聲洪。

2005/11/03

異體同題

《簡體詩詞》病中偕護士幽園學步 : 孫至銳

小徑入幽園,
青松頂天.
逶逶紅磚道,
悠悠碧草間.
清風起,
百花鮮.
靜靜池中水,
唧唧鳥爭喧.
疑是仙踪,
意馬心猿.
步止處,
長櫈並肩
天南地北話綿綿,
病去白雲間.



《詞》 病中偕護士幽園學步 : 孫至銳
調寄 『浪淘沙』

曲徑入幽園,
老樹參天,
紅磚尾尾草班斑,
霧裡不知身在處,
若夢如仙.

步止小池邊,
長櫈依肩,
天南地北話方圓,
拂面春風同作客,
病去雲間.

編者注:作者孫至銳教授以『病中偕護士幽園學步』為題分別用『簡體詩詞』及『傳統詞譜』填寫以供讀者比較。

便飘枯叶 : 李庭輝

才灿宫黄,便飘枯叶,日升月坠难禁。
徙倚无聊,窗前凝望,蒼凉历历古今!
茶烟袅袅,随风瞬散,冰雪溶心!

六枭方翦,沙丘溢臭,天下片刻君临。
獵药求仙,童子浮浪,痴人梦幻虚侵!
宇宙非恒,有年灰灭,掩卷哑瘖!

何以天生我 : 李庭輝

──自由詞,試作──

何以天生我?
父母亦不知。
呱呱墜地即茹苦,
哭聲未斷至今時。
萬難何從醫?

人言積惡業,
果報現到期。
人間豈悟同原野,
禽獸相殘相啖尸。
焉須更置疑?

星期四, 10月 05, 2006

怨 : 李庭輝

情無限﹐
千重萬疊鎖眉尖。
日夕思君君不至﹐
夢裡雨纖纖。
但愁添﹗

年又過﹐
溫言暖語溢書箋。
自古男兒多薄倖﹐
花間手拈拈﹐
叫恨煎﹗
叫恨煎﹗


注﹕
(1) 押韻用現代漢語發音。
(2) 巫山雲雨﹐只能夢中見之。

嘆春 : 徐持慶

綠淺紅輕,
嫣然灼灼。
本有心,
簪紅萼,
相期花間託。
韋郎未負玉環約,
卻香絮飄飄,
已墜鄰家閣。

嘆奈何,
春搖落,
箏空擱。
再世韋郎嗟已老,
重尋杜牧春陰薄,
春陰薄,
綺夢已成昨。
縱有并刀,
難斷纏愁索。
相思淚,
沁盡寒襟落寞。

2005/02/26

註: (1)韋郎未負玉環約:《雲溪友議》載:韋皋遊江夏,與一青衣(婢)玉簫有情,約七年再會,留玉指環。八年,不至,玉簫絕食而歿。

與亦涵、雅內為簡體詩詞推廣共勉 : 徐持慶

桑榆尚燦,
燦向元龍百尺樓!
黽勉同聲氣相求。
簡體猶待擘,
未成氣候。
君自催詩豪氣在,
纍纍成果待高秋。
吾曹肩難卸,
此道不易謀,
責尚未完,
功猶待建,
豈言休?

2005/02/15

滄海一聲嘯 : 徐持慶

滄海一聲嘯,
紅塵萬戶消!
地動山搖,
卻祗恨,
驀來浩劫無先兆。
滾滾滔滔,
萬倍浙江潮。
一浪曾何剩?
幼失爺娘老失么!
痴郎問:
「何處覓阿嬌?」
蒼生何罪惹天囂?
心碎了,
瘡痍滿目盡蕭條。
枕藉屍橫,
更何處,
把魂招?

2004/12/27

夜誦 : 徐持慶

客裏耽經作賦,
一房吃睡連廳。
苦卻由他,
老其奈我?
白髮未投閑處去,
敢與流光歲月爭。
寒窗默默耕。

樓外長霄斗掛,
添香側侍燈檠。
秒秒分分俱是競,
幾許笙歌懶再聽。
三更燈火,
四處秋聲,
夜蛩伴讀鳴。

2003/11/21

註:(1)一房吃睡連廳:余之宿舍為一小房間而已,此彈丸蝸居,內子戲稱之為「四房二廳」,即:睡房、書房、廚房沖涼房、客廳、餐廳是

乙酉新春展望 : 譚雅內




晨雞唱﹐
送走天災人禍﹐
噩夢一場。
打點行程﹐
沿路﹐
更須前瞻後望。
流沙休錯踏﹐
眼睛睜雪亮。
手中雞肋﹐
緊握緣何不放﹖
炮彈換作賑災糧﹐
同讚賞。

2005/01/30

伐狂言 : 高亦涵

狂妄石原﹐
荒唐岩里﹐
信口胡言不知恥。
金陵慘屠﹐
侵城掠地﹐
無數黎民傷亡﹐
滔天暴行豈忘記。
至今遺恨猶新﹐
留多少青山憔悴﹐
流水掩泣。
嘆世間﹐
竟有如斯惡徒﹐
痴心妄想﹐
軍國復辟。
何不回首﹐
廣島長崎﹐
憑吊冤魂﹐
應知玩火引自斃。
殷鑒不遠﹐
血淚教訓在疇昔。
自古挑釁戰爭﹐
害人終必害己。
莫教扶桑三島﹐
重現污腥血跡。

2004/12/18

[註] 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稱,南京大屠殺並非事實﹐日本在20世紀三○至四○年代向鄰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為協助亞洲國家抵抗西方帝國主義,否則亞洲國家都會變成白人的殖民地,所以根本沒有必要道歉。台灣舊日本人岩里政男﹐為其好友﹐毫無國家民族觀念﹐竟附和認為日寇暴行不必責備﹐自著日本武士裝﹐醉心皇民化﹐想去靖國神社參拜﹐尤為可恥。

機場偶拾 : 高亦涵

陣陣人群﹐
匆匆行色﹐
多少名利奔波﹐
幾許依依難捨。
眾裡偶換微笑﹐
也算有緣﹐
雖只在目光碰撞那瞬刻。
看此時空交會﹐
何似塵世縮影﹐
短暫相逢﹐
潮來潮往﹐
都是浮生過客。

2004/12/18

瞻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碑 : 譚雅內

碧血澆黃花,
民主萌芽;
破碎河山空有家。
齏粉縱教弘理想,
壯烈建中華。

割據亂如麻,
軍閥交加;
于今兩岸合無暇。
有負諸公期望,
泉下,
咬碎銀牙。

2004/11/14

上海農貿市場 : 孫至銳

春風綠遍江南菜,
韭菜,絲瓜,蒜苗,
舉目青青遊農貿,
鱖魚躍,
村姑笑,
粉面芒鞋農裝俏,
在學受教?
高堂,稚子,
待哺嗷嗷,
擔重途遙,
售魚難溫飽,
進啥學校!
財神爺,
來世到!

2004/11/03

病中吟 : 譚雅內

潺潺滴滴,
因風斷繼淅瀝。
終宵坐立難眠,
默對垂珠串串,
誰伴更長此夕?


夜歸人倦,
寧冒空濛,
祗為生涯逼切。
論可憐,
豈獨吾愁結

2004/09/26

簡體詩詞 : 高亦涵

── 融合古今,精簡音律,揮寫節奏自由的詩歌

一.序言

鑒於目前古典詩詞日見式微的趨勢,多數新詩又逐漸失去優雅的韻味,為中華詩歌的前途著想,必需建立一個革新性而能夠融合古今的詩歌體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提倡「簡體詩詞」。

根據簡單估計,現在全球能寫中文詩的人數約有二十萬。這其中一般還分為舊詩新詩二派,數十年來,互不相容。這種分裂現象,實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不幸。概括言之,舊詩 (包括傳統形式的古典詩詞曲)和新詩(包括有韻的語體詩,少韻的散文詩,和無韻的散詩)各有特點,優劣互見:

A. 傳統詩詞講究韻律,字句精煉,容易讓人琅琅上口,意境深邃。然而由於韻律森嚴,束縛思想,漸漸失去現代的社會基礎。尤其初學者覺得寫作傳統詩詞必需查看詩律詞譜,視為畏途。可惜很多的守舊詩人,只知一味地墨守陳規,抱殘守缺,不思改進。傳統詩詞因為缺乏創新的詩風和思想,變得逐漸與大多數的群眾生活脫節。有人估計,現在能夠寫作優良中華傳統詩詞的恐已不到五萬人。

B. 新詩因為寫作自由,便於納入現代的生活思想,容易普及大眾。但是現代的新詩作者,大多不知講究音韻,他們的思維太過接近散文和洋味。由於缺乏基本的韻律節奏,弄得詩文難分,不中不西,失去了中華優雅的韻味。雖然偶有佳作,但是能夠讓人背誦久傳的新詩卻少得可憐。幾十年來,讓人慨嘆的是:同樣是使用中國文字,為什麼古今詩人的表達能力,竟然會相差得如此之甚。

令人擔憂的是:古典詩詞和新詩,如果還繼續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勢必各自失去大批群眾的支持,走向衰微。為了匡正中華詩風,避免目前新舊兩派各行其是的亂象,我們需要尋求合理的革新辦法;整合新舊兩派,以進展代替退步,為將來的中國詩壇開創一條充滿和諧的道路。最重要的著眼點應該是:

1. 音韻問題
2. 格律節奏問題
3. 如何融合古典與現代的詩風

簡體詩詞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可行有效辦法。

二.先為簡體詩詞正名

提起中華詩歌,大家自然地會聯想起兩種形式,就是一般所謂的舊詩與新詩。簡言之,舊詩泛指五四以前的各種傳統詩詞,包括唐詩宋詞元曲;新詩則通指五四以後新發展的語體形式的詩歌。可以說二者體裁上不同,但是這種簡單的新舊分法,很不合邏輯。任何事物,若要區分新舊,必須先在時間的座標上立個定點作為先後的比較,否則毫無意義。如果沒有定點根據,今天認為是新的東西,明天就開始變舊了。詩歌沒有定點,如何鑒定新舊?現在所謂的舊詩,在唐朝的時候,可是不折不扣的新詩。唐人用「近體詩」之名,以別於前此的古體詩,也是犯了同樣不合邏輯的毛病。那時的近體,過了千餘年,早該列入古體了。「新詩」一名,是五四時期胡適等人首創的,只能看作是意指有別於五四以前舊體詩的一個暫時性的名詞,卻不幸被人錯誤地沿用至今。還有人改稱為「現代詩」,也是一樣的不合理。如果仍用這種時間分法,試問五四以後寫作的舊體詩詞算不算新詩或現代詩?同理,五四初期出現的語體新詩,時隔八十多年了,該不該叫做舊詩?

簡體詩詞出現的時間,雖然相對的可以算是“新”或者“現代”,開始時我們也曾試用以“新體詩詞”或“現代詩詞”為名。但是「新」或「現代」,都含有時間因素,不合邏輯 (一如 “新詩”,“近體詩”名稱之不妥)。簡體詩詞是一種把詩詞曲和新詩的寫法都融為一體依照最簡化的韻律而寫的詩歌,標榜的是簡化音韻和技法,培養優雅詩風, 無所謂新舊,自不應含有時間因素。現在為求簡單明瞭,一律改稱為 「簡體詩詞」。

「簡」字原意猶省略也 (語見辭海)。禮樂記:「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我們的用意是省略掉繁瑣的陳舊格律,同時促進新詩注重簡單的音韻,使得傳統和現代詩歌自然接軌。「避繁就簡」,不失典雅,平白易懂,讓詩歌走進群眾,這正是中華詩歌將來的理想境界。

三.簡體詩詞的精義和風格

提倡簡體詩詞,要在傳承古典詩歌優秀特徵的基礎上,建立一套與時俱進而比較完整的詩歌理論體系。我們要去蕪存菁,推陳出新,促成中華詩歌應有的和諧,為將來的發展奠基。關於中華詩詞的改革,以往也曾有不少人提議過,只是有些說法過於空泛,並沒有找到具體切實可行的途徑。其實,試圖掙破前人武斷定下的格律桎梏,古已有之。宋詞元曲的產生,多少也帶著些革新唐詩格律的精神。比較近代的有如清朝光緒年間黃遵憲(公度),他主張: “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新詩出現以後,如朱光潛、聞一多等人早已關注到新詩缺乏音樂性和外在形式美的問題。有遠見的先驅學者們能夠瞭解中國人本質上早已習慣了古典詩歌的意象和表達方式,中國人有自己的心理狀態來欣賞詩詞之美。中國風格的詩意境界,不可能完全適應胡適他們的西洋味道意象派的詩歌。很可惜,八十多年來,因為沒有出現具體的融合辦法,新詩和傳統詩詞仍然背道而馳。現在,我們希望簡體詩詞可以解決這個古典與現代之間脫節的問題。我們深信韻律不可完全廢棄,但是需要精簡。革新的格律,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節奏規律,不但繼承傳統,也能適合現代文學語言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任何文明的進步,一方面需要靠文化傳承,也同時需要吸取新的和外來的思想。任何藝術文化,如果完全執著於過去,就越接近於被淘汰。所以,如何不“以新廢古”,卻又要“推陳出新”,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現代的中華詩歌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理論體系,不但要使傳統與現代相熔接,更要注入現在日新月異的思想和生活品質。我們需要在不失傳統風格的原則下,找出一條革新而可行的道路。

簡體詩詞的做法是應用語音科學的基本原理,大量精簡陳舊的音韻格律,使得人人都能不用翻看詩律詞譜而容易寫作具有傳統韻味的詩詞。這種做法,其特點在於不必嚴遵舊律,易懂易學。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寫作比較自由,而忽略了意境和典雅的韻味,重蹈一些散亂型新詩的覆轍。音律之外,簡體詩詞在技法上和新詩比較接近,對鼓勵年輕朋友寫作有傳統韻味的詩詞,普及基層詩教,應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我們生活在現代工商掛帥的社會,一般人有足夠閒情細讀詩詞的時間可能不多。但是,只要人有感情,有文化,就需要有詩歌,尤其是用簡明語言寫出來的接近現代人生活和感受的詩歌。目前的傳統詩詞,有些地方仍舊固守著古代的表達方式,字句典雅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弄得人家看不懂而根本不要看,那就失去原意了。大家不能忘記,當代人的生活情調,已經與古人大不一樣了。詩是寫給當代人看的,就要運用當代的語彙,才能和當代人的感性相呼應,引起共鳴。簡體詩詞寫作方便,可以擺脫陳舊的思想和形式束縛,減少“因律害義”的困擾,能夠更容易地發揮新的思維方式。其風格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致力於利用長短句,在符合簡單的音韻原則下,自由發揮,而達到意境與文字的自然和諧。從此不必再依賴韻譜詞牌去「填寫」詩歌,去繼續玩那些有限制性的「湊字遊戲」了。

四、簡體詩詞的形式和內涵

詩歌不同於散文,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字句的精煉程度和音韻節奏。

近年來新詩的致命傷是不知精煉音韻和字句。由徐志摩到現代的余光中,努力寫新詩的人數雖然不少,但是大多卻沒有找對方向。不知用韻,意識模糊,亂編詞彙,劣詩太多,讓大眾倒盡胃口,所以直到如今,還未看到有人能夠超越徐志摩的境界。詩歌離不開音韻,徐志摩雖然有濃厚的西方文化思想,但是他的成功之處,還在於他知道在詩裏適當地用韻,許多名作,至今猶為中外普遍傳誦。傳統詩詞雖然講究用韻,但是時至今日,古體詩詞的吟誦方法在很多地方已經失去了現代的社會背景和語音基礎。許多年輕的朋友,大都覺得作詩要去翻看像平水韻那樣的陳舊韻書,實在是沉重而無謂的負擔。古人不懂語音科學,還有科舉的硬性規定,被迫使用那種陳舊韻書還則罷了;現代的中國人,早已經有了統一的語音標準,都會說普通話,如果還抱殘守缺地去那些夾雜著方言和古音的字堆裏打滾,實在是自添麻煩,太不科學了。由於許多人食古不化,死抱著一本過時又不科學的平水韻不放,以致詩韻擋路,方言古音夾纏不清,阻礙了今日古典詩詞的發展。所以,融合傳統和新詩的首要癥結就是要簡化統一音韻。

針對音韻問題,簡體詩詞採取了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我們可以應用已經建立了良好科學基礎的漢語拼音,這是現在絕大多數中國人日常使用的發音原則和標準。所以只要根據一本通用的字典(如新華字典),知道發音(包括平仄)就足夠寫作有韻的詩歌了。只要那些守舊的詩人,在觀念上願意創新,這音韻改革根本就不成問題。再過幾十年,大家都習慣了標準的發音,這問題也終將消弭於無形。

除了音韻,傳統詩詞給人的困擾和思想束縛是一些格律。然而,格律的源頭是音韻節奏,為了調配詩歌的節奏,在技法上就難免出現一些常用的規則,於是形成所謂的格律。古典詩詞中的格律,有些是由音韻規律演變出來的,這是合乎語音科學原則的。另外有些格律是由於人為,是某些人武斷定下的,這是不科學的。成因也許不同,但格律是初學者的絆腳石,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格律有令人可畏的地方,也有可取之處,不可一概而論。相反的,一些新詩作者,不知其中的好壞,竟然把節奏格律完全拋棄,這種矯枉過正的作法,也就造成今日新詩的亂源。新詩放棄了韻律的美質,換來的竟是空洞的自由。在變化的過程之中,引進了許多西方詩歌文化的觀念,原則上固然沒錯,可惜的是新詩詩人漸漸地迷失了自己,結果是既丟失了傳統,撿來些別人的糟粕,得少失多。

詩歌的形式具有幫助表達特殊意境的作用。在形式上求新求變,原是人類的本能。然而,由於形式的變化,也會引出風格的相異。詩詞曲的形式不同,即使有同樣的意境,表達出來也就各有韻味。例如王國維就說過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雖然,詩歌的各種形體沒有必要統一,但是好的詩歌也毫無必要為了維持特定的形式而堅立門戶劃清界限。比如唐人為了推行“近體詩”而故意與古體詩劃分界限,結果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我們主張簡體詩詞不必拘泥於任何的特定形式。格式可以根據內容而隨時變化。只要能用優雅的詞句和韻味來表達美好的意境,詩詞曲語體詩的風格,都可以收納在簡體詩詞的範疇之內,不分彼此。我們要儘量放寬格律,但是不能完全放棄音韻和節奏規則。我們不以出律為標榜,但也不是如有些人想像的那樣不合舊律就可以隨便亂寫。詩歌應該有音韻節奏,所以簡體詩詞也要符合一些基本原理,這也可以算是最最簡單地根據語音科學的“合律”。因為簡體詩詞有最基本的原則可以遵循,所以並非單純的“擬古不合律”或者“破律”。我們著重典雅的韻味,雖然沒有嚴格的形式規定,但也要講究平仄的調和。因之可以視為 「不依照詩詞曲譜但是有古典韻味的詩歌」。

詩歌的靈魂在於意境。傳誦千古的中華詩詞,尤其著重「言有盡而意無窮」。音韻、格律、以及各種形式變化,廣義的都可看作是幫助作者展露意境的表相技巧。一首好詩,必定要有好的意境,才會讓人讀後引起共鳴和難盡的聯想。這是寫作詩詞的第一最高原則。簡體詩詞雖然可以在音韻和格律等等技巧層面提供方便,也更要注重意境的表達。時代不停地在進步,社會生活型態一直在改變。有很多傳統詩歌的內容和表達方式逐漸變得與現代生活習慣不能契合。雖然藝術的基本底蘊可能不變,但是對年輕的一代而言,許多古典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心理上卻覺得有遙遠的時空隔閡。譬如古代的計時工具「更漏」,在古典詩詞中出現過很美的用法,還帶著點點滴滴的淒涼韻味。可是,現在已經無人再用這種落伍的計時工具,許多年輕人根本不知更漏為何物,當然看不懂詩詞中這一類的詞彙含義。相對的,古典詩詞中也沒有現成的字句可以深刻地狀寫現代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電話,飛機,地鐵,電腦,網路,核能,股市等等,又豈是古人當時所能想像的東西,當然無法溶入古典詩詞的意識形態之中。如果我們一味地膠著在古典的詩詞曲調格局之中,要想寫出現代社會生活的思想感性,技術上常會碰到許多困難,而覺得和傳統的寫法格格不入。簡體詩詞有比較自由的空間,可以方便地溶入現代的語彙,更深刻地表達當代人的心聲,幫助中華詩歌在推陳出新的基礎上,邁進一步。

此外,簡體詩詞也容易溶入外來的文化思想。這一點,和新詩的長處相當接近,只是必需注意適當地典雅用韻就好了。例如徐志摩的語體詩“偶然”和“再別康橋”,字句用韻調配得當,一直為人喜愛。可見吸收外來文化思想,跟我們的優雅詩歌風格,並無抵觸。事實上,排除了一些格律,簡體詩詞在寫法上也很接近於唐前的古體詩。保存古典的韻味而自由揮寫現代的詩篇,我們也可以說,這樣才能把中華詩歌長流的古典和現代的兩個頭“接上”。錢鍾書主張縱向溝通古今,橫向聯繫中西,也就可以在簡體詩詞中實現了。

五、簡體詩詞的基本寫法要點

簡體詩詞的目標是希望開拓革新性的當代詩風,在繼承古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革。根據以上所談的原則,寫法上自然也要具有一些特徵。為了要維持精簡融合古今的風格,固然要發揮自由的空間,卻也不完全破律隨意亂寫。簡體詩詞的基本寫法,應有下述幾個要點:

1. 發揮有中華韻味的意境,溝通古今,在筆法上尋求突破。要繼承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又不受傳統形式的束縛,儘量促進傳統與現代詩歌接軌,達到應有的和諧。

2. 使用長短句,同時注重詩句的節奏,利用統一的漢語拼音押韻。用韻密度,不必硬性規定。古人借鄰韻的辦法,也可以採用。押韻要求誦讀容易,順吻自然,聲調鏗鏘而有連貫性。

3. 內涵和形式上可以借鑒並融合傳統詩詞曲和新詩的做法,每句的長短,不必嚴格規定。平仄押韻,可以轉換,就像唐前的古體詩,宋詞,元曲那樣,顯得有彈性。在音韻節奏的配合上,可以儘量發揮二字音節的妙用,根本不需要再去翻看那些陳舊的詞譜曲牌。

前面說過, 詩歌的靈魂在於意境。要想讓詩歌走向大眾,我們要用當代的語言反映今人感性的生活。杜甫、白居易、歐陽修的做法,用平易近人的字句反映社會現實,很值得我們仿傚。利用伸縮自由的長短句,以古典的風韻,寫現代的情趣,運用之妙,就要看各人的修為了。過份堆砌古典沒有創新思想的東西,就好比商店架上的仿古贗品,看多了終難見其藝術意義。但是,如果只是盲目求新,失去典雅,變成像一些淡而無味的新詩那樣,直如“空樑落燕泥”,新則新矣,也毫無存在的價值。任何詩人,若想做好這一點,除了自己要有創新的思想,多借鑒前人成功的作品,也是一條必經的道路。任憑你是多大的天才,畢竟個人的思想有限,數千年來多少前人留下的佳句,都是無盡的寶藏。現代詩人,如果知道擷取現成的傳統文化菁華,就可以很快地增加自己的功力。許多很有天份的新詩作者的失敗原因,就因自以為是,不肯下功夫學習前人的緣故。梁啟超希望把新意境,新語句,以古人風格入之,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做法。

意境是詩歌的第一要點,但表達的方式也需要適當的配合。簡體詩詞應該在精簡的有效空間之內,發揮最大的感性作用,避免像散文般的長句,否則變得像口語式的新詩,讓人讀之無味,又落俗套矣。同理,堆砌玩弄綺麗的字句,也不是好的辦法。據說秦少游見蘇東坡,展示他的新句“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 蘇東坡的評語是:“十三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耳”。用簡體詩詞寫古今事物,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自然要看作者的詩意程度高低,或許這就是寫出好詩和劣詩的不同之處了。

好的詩句,容易讓人琅琅上口,反覆迴旋,品味出其中的言外之意。這樣的作品,唐詩裡面最多,尤其是五七言絕句。新詩至今到不了這種境界,不知用韻固然是個遺憾,詩句太長,也是通病。簡體詩詞要儘量避免重蹈新詩的覆轍,更希望要能言古人未有之物,開古人未闢之境。雖然不敢要求每首都能讓人背誦,但是至少應該做到有音樂性,讀起來不會覺得詰屈聱牙。若論詩歌的節奏,宋詞元曲是最具有音樂性的。我們要學習古人詞曲裏的精神,但是如果只會照著陳舊的詞牌曲譜去「填寫」自己的字句,卻是笨拙的辦法。我們要推本溯源,試想古人定下的詞曲譜子,真正的原因,無非是要調配音韻節奏,開始時安上一些詞牌曲譜名稱,到了若干年後,詞牌譜名多半已與詩歌的內容無關。假如為了遷就那些舊譜,削足適履般地硬去湊合那些毫無必要的規定,實在是如同玩「填字遊戲」,究竟有何好處?試想就算你填出幾闋鮮為人知的蘭陵王或四塊玉,對一般讀者而言,這詞牌曲譜能代表什麼意義呢?何況許多人對詞牌根本一無所知,他們只看詞句內容,不看詞牌。假如大家能夠瞭解詞譜的存在根本就是調配音律,何妨就在符合基本音律的原則上,忘掉那些詞譜,寫自己的字句,更能發揮個人的才思。

中華詩歌如果要有韻味和節奏,在結構上就必需運用中國文字的特性,調配平仄,這是合乎科學原理的。平仄律看似複雜,其實它的基本應用原理,確實非常簡單。說穿了,就是「二字音節」的靈活運用而已。

二字音節一共只有四種可能的組合: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每一組合的第二字有固定基標作用,舉足輕重。第二字為平聲的,叫做「平音節」,第二字為仄聲的,叫做「仄音節」。第一字有時被允許可平可仄,視詩詞的內容而變,不必硬性規定。把這四種組合,應用到下面簡單的原則上,便是所有詩詞結構的基本原理:

「平音節」和「仄音節」盡量交錯應用 (如: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遇到單數字的句子 (如常見的五言七言),再加一個尾字或首字單音(如: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在簡體詩詞中,無需硬性規定。為求聲調鏗鏘,避免孤平及三平腳或三仄腳出現,若偶一為之,也無傷大雅,可以接受。

這個原則應用到七言詩句裡面,就有下列的句式: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平起平收)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平起仄收)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仄起平收)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仄起仄收)

所有的七言詩,分析下來,就是這樣由二字音節拼湊起來的。同理,所有的五言詩句,簡單分析如下,也是根據這個原理拼湊起來的。

仄仄 平平 仄 (仄起仄收)
平平 仄仄 平 (平起平收)
平平 平仄 仄 (平起仄收)
仄仄 仄平 平 (仄起平收)

如果在七言詩裡面,允許前頭三節的第一字可平可仄,便成為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句法原理了。如若在五言詩裡面,允許前頭二節的第一字可平可仄,便成為 五言詩“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的句法了。由此可見,前人傳下來的五七言詩律,看似嚴峻,其實是很合語音科學原理的。你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背五七言詩律,需要的時候,依法推演就可以了。

任何人作詩,僅須知道掌握住上述的基本原理,無論傳統詩詞或者新詩,都可以把音韻調配得聲調鏗鏘,順吻悅耳。現在沒有科舉的限制,只要根據這個原理,句式上即使偶爾稍加變化,也都無傷大雅。如果我們再衝破舊有詩詞曲的格律枷鎖,任何人都可以寫出有韻有味的詩歌,不必像有些人,為了躲避音律,而去搞什麼自由體了。

綜合上面的討論,簡體詩詞可以算是「應用最方便的押韻法及最簡單的節奏規律融合古今韻味的詩歌」。在韻律上雖然有一些最最基本的要求,避免自由亂寫,但是不應形成對詩人才思的束縛。希望由此開始,讓各個不同層次的詩人,都來嘗試這種簡易寫法,融合古今,揮寫節奏自由而有中華民族韻味的詩歌。

六. 幾個實例

關於二字音節的妙用,統一用韻,捨棄詞譜等等問題的詳細討論,可以參照拙作“簡化統一詩韻及詩詞賞析創作”一書。以後當再為文詳加說明。這裏先舉幾個簡體詩詞的實例。這些例子,有的地方用句比較現代,有的用句較為古典看來比較接近詞曲,但都沒有按照任何詞譜,全是作者自己定出來的音韻節奏。這些屬於改革初期的作品,至少顯示出不按照詞譜曲牌寫出來的(不是填的)詞句,一樣可以蘊涵典雅的韻味,抒說當代人的心中感受。

現代端五 高亦涵

浮生處處棲遑,
幾人閒度端陽?
有意懷屈子,
無暇賞粽香。
風絮滿城能蔽日,
更誰憑弔汨羅江。
底事營營苦,
多為的名利工商。
生活品味何去,
忍見蜂飛蝶忙,
奔波碌碌,
到頭來空鬧一場,
只落得:
午時枵腹過,
餓壞了飢腸。


述懷 許翼雲

壯年攻治科技,
詩書聊寄情,
數理文史用力勤,
才盡,
未窺數理未窺經。
老來嘯傲四海,
家國常繫心,
風雨波濤入耳驚,
夢醒,
也無風雨也無晴。


無題三帖

其一 高亦涵

世事雲煙飄過,
人間飛絮濛濛。
幾度江南夢,
到頭原是空。
順應自然且從容,
任他南北西東。


其二 徐持慶

江南夢,
飄絮落濛濛。
一念縈迴隨雁渺,
幾人看破轉頭空?
煙雨尚從容。


其三 譚雅內

浮生如夢,
滄桑幾度雨濛濛。
十里聽鶯成昨日,
菩提無樹本來空;
行樂且從容。


七. 結語

綜結前面原則性的討論,簡體詩詞的主旨在於精簡音律,融合古今。基本的寫法是:

1. 著重意境,讓傳統與現代詩詞接軌。
2. 調配音韻,應用一般通用字典的發音標準押韻,放棄入聲。
3. 掙破傳統的音律限制,活用二字音節調配節奏,使用有彈性的長短句。

以後將依此方式,再陸續介紹各地朋友在這個領域裏的作品。更歡迎有心的讀者多來參與,隨時惠賜批評。

《簡體詩詞》簡序 : 高亦涵

流傳古今中外的優良詩歌﹐都必須具有高雅的意境和韻律節奏。在這片網絡園地裡﹐我們希望和海內外愛好中華詩歌的朋友﹐來共同賞析和研討一種最簡化的詩詞體裁 ----- 我們名之為簡體詩詞。我們主張應用符合語音科學化的音韻﹐亦即漢語拼音﹐作為詩歌押韻的統一標準。在調配詩歌的節奏形式方面﹐我們主張儘量簡化唐詩宋詞元曲的格律規定﹐依活用二字音節的原理﹐避免因律害意之弊病﹐促使作者能夠更自由地發揮詩歌的意境。這種詩歌體裁﹐可以促進傳統詩詞與語體詩接軌﹐也可讓初學者能夠容易入門﹐抒寫具有優雅傳統韻味的中華詩歌。